1、1. 1890年再保
,德国终止再保
了三国之间的外交平衡。德国与奥匈帝国的军事同盟和与俄国的秘密协约曾共同维持着这一平衡。2. 在历史上,俄国与德国之间的关系总体良好,尽管俄国对德国的崛起持有一定的忧虑,但两国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然而,俄国与奥匈帝国在...再保
;德与俄、奥在1884年的第二次三皇同盟中规定,三国承认封闭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的原则,务使土耳其不得将海峡供任何交战国作军事活动之用。1887年协定期满,因俄、奥在巴尔干冲突加剧而未再续订。同年,俾斯麦另与俄国订《再保险条约》,此约维持到1890年。所谓海峡封闭是欧洲原则,那是因为在1841年...。
2、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十分不满。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险条约》。可是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新任德皇威廉二世不想维持俾斯麦定下的同盟制度,任由条约终止,而选择只与奥国为盟。法国向俄国提供资本,实现其工业化后,在1894年...;战略后期变化及影响俾斯麦去职后的变化:1890年俾斯麦去职,1893年德皇威廉二世不愿续订俄德再保险条约,希望与英国接近,俄国感到空前孤立,法俄结盟。此后英国一系列外交调整,如1901年试图与德国达成谅解失败,1902年英日结盟,在远东取得相对于法俄的海军优势,把德国作为头号敌人;1904年英法协约,是...;在这个剧变的时刻,德国宰相俾斯麦通过德奥同盟、德奥意三国同盟、德俄再保险条约、奥意英地中海条约等复杂的条约体系,打造了一个囊括了除法国外所有欧洲大国的互相制衡的格局,德国则位居这个格局的中心。然而,这个条约体系自身也存在致命缺陷,这个缺陷也与德国的政治传统密不可分。德国拥有杰出的军事思维...;1890年,德国拒绝延长“俄德再保险条约”,这等于是把德国对外关系的一根支轴给抽走了,德俄奥三国间之所以能长时期保持和平,靠的就是德国既和奥匈有军事同盟,又和俄国有秘密协约的暧昧关系所导致的外交制衡。俄德两国在两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虽然俄国对普鲁士从一个受俄国庇护的弱国成长为欧洲...;通过《再保险条约》与先前的《德奥同盟条约》两相呼应,俾斯麦重新确立了对德奥的双向抑制,向俄奥表明德国将始终与被进攻方站在一起,共同对抗侵略。俾斯麦对此深信不疑,谁破坏欧洲和平,谁就是德国的敌人。然而,俾斯麦也必须正视一个危险,即俄国如果挑动奥匈率先发动进攻,德国将如何应对。围绕《再保险条约》签订问题,俄国;15围绕《再保险条约》签订问题俄国内部的 争斗,沙皇立场的动摇,条约签订后俄国在保加利亚问题上对德国无休止的索求,使得俾 斯麦对条约的价值大打折扣。再保
他对沙皇和德俄友谊的信心,从此不可挽回地动摇了。16 1887年7月,在违背沙皇意愿的情况下科堡的斐迪南被推选为保加利亚大公,俄国诉 诸武力的可能增强。俄国报界充斥...。
3、尽管俾斯麦煞费苦心地构建了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的三皇同盟,并试图通过《再保险条约》来维护德国的利益,但这一同盟体系并未能长久维持。随着《再保险条约》的失效,法国与俄国逐渐走到了一起,而英国也对德国保持了警惕。这一系列的变故,使俾斯麦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悲观情绪,这种悲观情绪也笼罩了...。
4、1874年 中日签订《北京条约》 1876年2月 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1879年10月7日 德奥同盟成立 1881年6月18日 三皇同盟重新订立 1882年5月20日 德奥意三国同盟订立 1887年6月18日 德俄签订《再保险条约》 1894年 1月 法俄签订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建立 8月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4月17日 中日签订《...。
